2017年7月14日,马化腾从深圳飞抵北京,亲自去了一趟人民网。 就在他到访的前几天,人民日报与人民网连发5篇文章,质疑腾讯游戏影响未成年人的生长。新华社也连发三篇文章,批驳腾讯及《王者荣耀》…… 4年后,一篇名为《“精力鸦片”竟长成数千亿财富》的文章来袭,再次直指《王者荣耀》虐待青少年,腾讯从中赚取巨额利润。 游戏股“受宠若惊”,上演“惊魂一日”,腾讯、网易的市值最多时累计蒸发高出2000亿元。 关于“未成年人着迷游戏,谁责任更大”的接头声再次掀起。 在企业牟利、家长放纵、情况巨大的多重前提下,谁真正应该为“孩子着迷”而担责? 搞了4年防着迷,却形同虚设 在新浪科技举办的主题为“未成年人着迷网络游戏,谁的责任更大一些”的网络观测中,截至8月3日晚上9点,共有8627人参加,个中,认为游戏公司责任更大的有1777人,占比为20.6%;认为家长责任更大的有3600人,占比为41.73%;认为是社会情况造成的有2663人,占比为30.87%;剩余的6.8%则认为是其他因素造成的。 民意对游戏公司显得较量宽容,但面临媒体的质疑,腾讯和网易均在当天就给以了回应。 腾讯暗示,将从《王者荣耀》试点,慢慢面向全线游戏推出包罗更严厉的未成年用户在线时长限制、克制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在游戏内消费、冲击身份冒用、冲击作弊等法子,同时还号令行业接头全面克制未满12周岁未成年人进入游戏的可行性。 网易启动了暑期青少年网络情况整治,不只进级了防着迷系统,还将增强游戏内容相关的其他平台的审核,同时还加大对未成年游戏消费的过问力度,果断清理游戏内的网络欺凌和暴力等行为。 这些并不是新的法子,只是在之前的基本上更严厉的法子,本质依然是没有任何有效的限制法子,阻止未成年人着迷游戏以及在游戏中消费。 消费者投诉平台黑猫上有多则在7月份呈现的投诉,都与腾讯旗下的《王者荣耀》和《僻静精英》有干系。 第一个投诉是在7月11日的,投诉人的孩子15岁,在《王者荣耀》充值了6000多元。家长发明后向腾讯申请退款,而腾讯只退了近90天充值的500元。投诉人提供的截图显示,最早的一笔充值是在2018年12月。 第二则投诉产生在7月12日。投诉人的孩子12岁,以写功课需要用手机为由拿得手机后偷玩《王者荣耀》和《僻静精英》,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充值了约莫5000元。家长发明后向腾讯申请退款被拒。投诉人直指腾讯处事立场差,存心拖延。 第三则投诉产生在7月20日,投诉人亲戚的孩子用投诉人的手机玩《僻静精英》,充值了648元购置点券。投诉人发明后要求腾讯退款,遭到腾讯以“非监护人”为由拒绝,投诉人找到监护人申请退款后,依然被拒。 就在四年前的2017年的7月,因为一篇小学生作文《我眼中的荆轲》,人民日报与人民网在9天内连发五篇文章,质疑腾讯的游戏影响未成年人的生长。新华社也在4天内连发三篇文章,批驳腾讯及《王者荣耀》。 其时,《王者荣耀》就已经被指责为“精力鸦片”、“王者农药”。 为了应对舆论危机,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当年7月14日做客人民网。腾讯也在当年的7月4日上线试运行“《王者荣耀》康健系统”,并在一周后完成进级,限制12周岁以下未成年用户的游戏时间。7月18日,该系统正式上线。 从此,腾讯的未成年防着迷系统不绝进级,并在2020年进级至3.0阶段,专门针对“孩子冒用家长身份信息绕过禁锢”的问题,开始扩大人脸识别技能应用范畴,对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户举办甄别。 但一起又一起的案例又说明,腾讯所谓的未成年掩护体系至今没有起到实质性的浸染,甚至是形同虚设,着迷游戏、大额充值的环境普遍存在。而且,腾讯的客服程度也丝毫没有变革,对客诉的处理惩罚立场与酷寒的呆板人无异。 腾讯搞了四年的防着迷,毕竟防住了什么? 游戏是现金奶牛,喂肥了腾讯 网络游戏是腾讯的支柱收入。即即是腾讯已经拥抱财富互联网险些三年之久,也依然没有改变游戏业务在腾讯中的职位。 腾讯的财报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也是腾讯“930”组织架构改良后的第一个季度,腾讯网络游戏业务的收入为241.99亿元,在季度营收中占比为28.5%。 而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腾讯的网络游戏业务收入为436亿元,在季度总营收的占比为32.2%,是腾讯季度营收最高的业务板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