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8日,颍上县关屯乡凌圩村村民周家亮的院子里,“嘀嘀哒哒”的缝纫机声响个不断。 “前几天刚把2500条裤子发走,这两天正赶着加工9000条孩童头巾。”周家亮汇报记者,开工不到2个月,他们已经交付了5笔订单。 从贫困户到脱贫户,再到加工场小老板,周家亮将本身的人生转折归功于党和当局的扶贫好政策。 多年前,周家亮的母亲患上乳腺癌,寻医问诊不只花光了家中积储,还欠下高特别债。为了还债和维持生计,周家亮和媳妇黄明飞常年在外务工,但一年下来依旧所剩无几。颠末民主评议,他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2018年,黄明飞怀上二孩。在外地开支较大,她选择回到故乡待产,并试图在家门口找些事做。 凌圩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驻村扶贫事情队队长许智荣相识环境后,第一时间推荐她到村扶贫车间——徽豪制衣就业。 因进修本领强,加之在外务工积聚了必然的打点履历,黄明飞很快成为企业的技能主干,月人为四五千元,年底尚有奖金。 “在故乡上班固然没在沿海地域挣得多,但各项开支也小,一年下来收入并没有低落。最重要的是扶贫车间离家很近。”想到这些,黄明飞便带动爱人返乡就业,“厥后,他在扶贫车间当仓管,我们每月的收入高出了1万元。” 勤劳肯干又踏实,周家亮顺利脱了贫,并萌发了创业的想法,“当局大力大举扶持小微企业成长,只要能接到订单,我也能发动大伙儿就业增收。” 得知周家亮的想法,不只村里干部支持,徽豪制衣厂认真人张美华也很兴奋。“我们一直都不缺订单,周家亮两口子懂技能又肯干,他们创业办厂也能为我们多分管一些,我们也更有信心接更大的订单。”张美华汇报记者。 有了徽豪制衣的支持,周家亮于本年10月份投资4万元购置了7台呆板,并雇用了5名工人,走上了创业之路。 “最近,我又订购了几台滚条机。下一步,筹备趁着春节期间务工人员返乡,再招几名工人。”周家亮说,他相信只要一步一个脚迹走下去,将来必然越发优美。 记者 杨燕 通讯员 沈云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