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汽车 关注 科技 房产 图片 全国 视频

银行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多地按揭贷款额度大幅收紧 11家A股上市银行房贷集中度越红线

来源:新闻门户     作者:华夏门户     浏览:次     发布时间:2023-05-27
摘要:房地产贷款新规的落地在个人按揭贷款市场掀起阵阵波澜。 日前,每经记者走访沪深两地,发现多家银行个人按揭贷……

摘要:房地产贷款新规的落地在个人按揭贷款市场掀起阵阵波澜。 日前,每经记者走访沪深两地,发现多家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额度收紧。 个人首套房目前没有贷款额度,现在放不了款,起码要到6月份才能放款。 我们这边现在额度相当少,如果客户决定现在做,我们不确定什...

  房地产贷款新规的落地在个人按揭贷款市场掀起阵阵波澜。

  日前,每经记者走访沪深两地,发现多家银行个人按揭贷款额度收紧。

  “个人首套房目前没有贷款额度,现在放不了款,起码要到6月份才能放款。”

  “我们这边现在额度相当少,如果客户决定现在做,我们不确定什么时候能放款,给到的回复只能是无限期。”

  “3月(放款)可能是最快的了,今年的形势特别严峻,总体上央行会压降房贷的额度。”

  有银行工作人员提及,房贷新规落地后,其所在银行在房贷额度上划得非常紧,现在放款很慢。

  那么新规之下,哪些银行房地产贷款超标?有多少房地产贷款恐将“挤出”市场?新规是否会对普通购房者贷款买房产生影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了37家上市银行截至去年6月末的个人住房贷款(按揭贷款)、房地产贷款在贷款总额中的占比,发现其中有11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或者房地产贷款占比越过“红线”。

  多少银行“超标”?近三成!

  近年来,“房住不炒”已成为房地产调控的主基调。而到了2020年的最后一天,人民银行联手银保监会放出大招,出台了《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限制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

  在《通知》中,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根据不同银行的资产规模及机构类型,分成5档对房地产贷款集中度进行管理。

  具体来看,第一档也就是中资大型银行,包括工、农、中、建、交、邮储银行(01658)6家国有大行和国家开发银行,这7家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为40%,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为32.5%。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指的房地产贷款包含了银行公司贷款中的房地产行业贷款和个人贷款中的个人住房贷款。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统计A股上市银行半年报后发现,截至2020年6月末,37家银行中有11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或者房地产贷款占比越过“红线”,比例达到29.73%。具体来看,9家银行房地产贷款占比“超标”,8家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标”,6家银行两项贷款占比均“超标”。

  在第一档的中资大型银行中,6家国有大行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总贷款比重均未越过红线,但是有两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占比略微超出了新规所划定的指标,分别是建设银行(00939)和邮储银行,这两家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集中度分别为34.03%和33.64%,分别超过32.5%的红线1.53个百分点和1.14个百分点。

  在第二档的中型中资银行中,招商银行(03968)和兴业银行这两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的两项指标在2020年6月末均双双超标,其中,招商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贷款的占比分别为24.74%和33.24%,分别超出了监管上限4.74个和5.74个百分点。

  而兴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和房地产贷款占比则分别为25.73%和33.73%,超出了5.73个和6.23个百分点。另外,浦发银行(10.22 -2.11%,诊股)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也略微超过了红线0.43个百分点。

  在第三档的中资小型银行和非县域农合机构中,郑州银行(06196)、青岛银行(03866)等四家城市商业银行的房地产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双双“超标”。

  值得注意的,监管部门对于集中度红线指标还是给予了一定的弹性空间,《通知》规定,人民银行副省级城市中心支行以上分支机构会同所在地银保监会派出机构,可在充分论证的前提下,结合具体情况,在第三档、第四档、第五档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基准上增减2.5个百分点。

  杭州银行所在的第三档银行机构所对应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红线”分别为22.5%和17.5%,若监管以增减2.5个百分点范围内确定上限(即房地产贷款占比20%~25%,个人住房贷款占比15%~20%),那么从半年报披露的数据来看,杭州银行房地产贷款集中度指标在红线范围内,存在未超标可能。

  未来多少房贷资金将被挤出?

  《通知》给银行业金融机构留出了业务调整的过渡期,规定了房地产贷款占比、个人住房贷款占比超出管理要求,超出2个百分点以内的,业务调整过渡期通知实施之日起2年,也就是到2022年12月31日,超出2个百分点及以上的,业务调整过渡期为自实施之日起4年,也就是到2024年年末。

责任编辑:华夏门户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Copyright © www.msgkpx.com 北京新闻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21497号-9

电脑版 | 移动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