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财经 汽车 关注 科技 房产 图片 全国 视频

银行

旗下栏目: 股票 理财 民生 银行

PayPal全力进军中国 想分杯羹还得另辟蹊径

来源:新闻门户     作者:华夏门户     浏览:次     发布时间:2023-05-26
摘要: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诞生。 近日,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

摘要: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诞生。 近日,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原本持股30%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退出,PayPal旗下全资控股公司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补位,受让该股权。此次变更完成后,Pay...

  首家外资全资控股第三方支付机构正式诞生。

  近日,国内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工商信息发生变更,原本持股30%的国富通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退出,PayPal旗下全资控股公司美银宝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补位,受让该股权。此次变更完成后,PayPal通过旗下子公司间接和直接持有国付宝100%股份,正式全资控股国付宝。

  艾瑞咨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升至59.8万亿元,同比增长8.8%。

  完成全资控股后,PayPal如何“分得一杯羹”也令人好奇。有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指出,恰逢中国金融市场扩大对外开放的时点,PayPal实现对国付宝的全资控股不仅有着进一步探索中国市场的战略意图,也体现了其对中国对外开放的金融市场的看好。面对国内支付市场激烈的竞争,PayPal入华后的主要发力点可能是跨境支付。此外,为了更好地融入本土竞争,不排除PayPal寻求与国内头部卡组织合作的可能性。

  外来和尚咋念经?

  PayPal完成了对国付宝的全资收购。

  早在2019年9月30日,PayPal就已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彼时,国付宝通过其官方微博公告,人民银行已批准国付宝股权变更申请,PayPal通过旗下美银宝收购国付宝70%的股权,成为国付宝实际控制人并进入中国支付服务市场。PayPal由此成为首家进入中国的外资支付机构。

  天眼查信息显示,目前,国付宝两大股东为美银宝和北京智融信达科技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别为30%和70%。北京智融信达亦由美银宝100%全资控股。

  成立于2011年1月的国付宝,是一家以第三方支付为基础的科技金融综合服务平台。2011年,国付宝获得央行颁发的互联网络支付、移动电话支付业务许可,2015年获基金支付业务许可,2016年,获跨境人民币支付业务许可,同年年底增发预付费卡发行与受理业务许可。

  诞生于1998年的PayPal,是一家总部位于美国加州的在线支付服务商,2002年首次登陆纳斯达克后被eBay并购,成为eBay买卖双方的交易工具。2015年,PayPal与eBay分家后再度登陆纳斯达克。

  在中国支付服务市场中,外来的PayPal如何参与竞争?有支付机构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本土化是其在华发展的一大难题。

  “进入中国后做什么,能否适应中国市场以及中国用户的行为习惯,都尚待观察”。

  有分析人士向记者指出,尽管收购具有支付牌照和相关业务许可的国付宝为PayPal带来了入华“分一杯羹”的机会,但PayPal仍难以在线下的竞争中与国内支付巨头抗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二季度,我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依然保持头部两家大幅领先的局面,第一梯队的支付宝、财付通分别占据55.6%和38.8%的市场份额。

  此外,在线上交易场景中,PayPal的拓展空间也有限。没有国内市场用户的积累,交易场景方的合作积极性不会太大。在当前金融机构获客竞争加剧的情况下,PayPal无论是用户还是商户的获客都困难不小。

  错位竞争指向跨境支付

  面对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在已经是实际控制人的情况下,PayPal为何还要进一步加码来全资控股国付宝?

  资深信用卡研究人士董峥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实际上,PayPal在跨境支付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长远来看,应该有盯住VISA、万事达卡、美国运通这些国际卡组织进入中国清算市场后的商机, “让出境的中国人用他们的卡和支付服务”。

  相较于在中国开展业务的难度而言,PayPal与卡组织在跨境交易的合作中更成熟,针对即将进入中国清算市场的境外卡组织,或许就是PayPal在中国支付市场中错位竞争的优势所在。

  2020年6月,美国运通已获得中国银行(03988)卡清算牌照。万事达卡与网联的合资企业也已获批进入筹备阶段。对于国际卡组织而言,境外市场仍是它们的主场。“一旦疫情缓解或解除,国人被积压的境外消费意愿不容小觑。”董峥表示。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PayPal不太可能会与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同台激烈竞争。“大部分用户的支付习惯已经形成,也很少有人会去在乎自己用的卡到底是什么卡组织发的,大家的态度普遍是有个卡能用就行”。此时,逐步进驻中国的卡组织们短时间内难以与本地银联抢占市场份额。

责任编辑:华夏门户
首页 | 资讯 | 关注 | 科技 | 财经 | 汽车 | 房产 | 图片 | 视频 | 全国

Copyright © www.msgkpx.com 北京新闻网 版权所有 粤icp备10021497号-9

电脑版 | 移动版